愿与胡杨共茁壮 ——“阿拉上海人”专项基金再访莫高窟
作者:文案编辑 发布日期:2015-07-06 浏览次数:2724 来源: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莫高窟进入了雨季,大家都说,今年的雨水比以往多,急雨如万马奔腾,微雨如吴侬软语。雨珠漫过天空洒向万物,发出簌簌沙沙的声音,干渴的西北戈壁上,春天新栽下的胡杨苗在微风中挺直了小小的身体,在这场雨水的洗礼中,不停抖落身上来自春天的厚厚尘土,小树苗喝水的咕咚声日以继夜,终于发芽了。



    这抹新绿今天迎来了它们各自的小主人。去年7月,一辆由“阿拉上海人”专项基金捐赠的丰田考斯特将相距数千里的敦煌与上海紧密相连。今年7月2日,在“阿拉上海人”专项基金发起人赵建平先生带领下,“阿拉上海人”中的小小捐赠者,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空地上,认捐了胡杨苗,成为了这片胡杨苗的上海小主人。这些小捐赠者,是“阿拉上海人”中正在读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学生。他们在家长的带动和激励下,将自己积攒的压岁钱、零花钱捐出,此次活动募集的102000元善款,将全部用于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

     为了迎接和感谢这些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做出贡献的孩子们,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主任李萍,向50名学生、各位老师和家长介绍了樊锦诗院长扎根莫高窟52年的感人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执着是不可缺少的品质,樊锦诗先生用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十年,一个又一个十年的执著与坚守,让后来人看到了今天屹立于世界的莫高窟”!在场的很多人,都为樊院长这份简单相信、傻傻坚持红了眼眶,52年坚守的艰辛与不易,书写下的是一位莫高窟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院小报告厅里,为孩子们作了题为《敦煌莫高窟和藏经洞展现的少年儿童学习和游戏》讲座。这次讲座,是樊锦诗院长在孩子们到来的前一天夜里精心准备的,挑选了和孩子们生活学习相贴近的题材,讲座过程中,78岁的樊锦诗带领孩子们了解壁画里展现的古代的孩子如何学习和玩耍。樊锦诗告诉孩子们,古代的孩子们在学校里犯了错,是要受到惩戒的,惩戒的方法和今天一样,“也要打屁股的”!幽默平实的语言逗得在场的孩子们咯咯笑,一扫一路上的疲惫,都积极地和樊奶奶互动。


    上午11点半,樊锦诗院长陪伴孩子们,来到了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王旭东院长、纪新民理事长已经早早在陈列馆门口等待。在这里,将举办一个简单而温馨的捐赠仪式,“阿拉上海人”每一位认捐胡杨树苗的小朋友,都将获得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颁发的捐赠证书和纪念品。仪式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杨秀清主持,孩子们热爱的樊奶奶为捐赠者颁发了捐赠证书,并且赠送了纪念品。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代表全院职工,向远道而来的爱心捐赠者表达了最诚挚的欢迎和谢意,他告诉孩子们:“通过这样一个认捐活动,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将进入到你们的内心深处,一定会变成你们人生中重要的营养。希望来自上海的你们,能以敦煌文化为纽带,与敦煌当地的小朋友建立起交流的关系,共同吸收敦煌文化的营养,变成你们内心共同的力量。我们一定会在你们的支持下,扎根敦煌,为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弘扬,做出我们的贡献”!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纪新民,宣布了此次认捐活动募集资金的数额,并表达了对小朋友们及其家长的高度赞扬!

    孩子们的带队老师,来自南山书房国学班的创始人丁雁,代表孩子们总结了这次认捐活动的意义。正如他说的那样:“虽然我们在遥远的上海,不能像樊锦诗先生、王旭东院长这样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日夜守护我们的莫高窟,但是,我们会为了民族文化瑰宝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今天我们认捐的胡杨苗,将代替我们,再陪伴莫高窟度过下一个十年,一百年,一千年!”

    “阿拉上海人”是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设立的,用于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的专项基金。7月3日,他们还将前往敦煌研究院公墓,祭奠常书鸿、段文杰等为敦煌文物保护事业贡献一生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