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志愿讲解润心田 ——讲述志愿者讲解员背后的故事
作者:文案编辑 发布日期:2021-07-22 浏览次数:3319 来源: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佛国圣殿 丝路与长江》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于7月15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盛大开幕,展期一个月。本次展览选取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自魏晋南北朝至元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壁画、塑像及敦煌文献,近四十件展品。

图片


莫高窟北魏第259窟 禅定佛

为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在《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每次布展期间,配合展览内容,做相应的志愿者讲解员培训学习活动。本次展览前夕,通过前期的招募,在八十余份报名参加应聘的人员中,入选参加前期志愿者讲解培训的人员48人。据承办方的要求,通过为期一周高强度的培训学习,最后考核只录取16人,成为此次展览的志愿者讲解员。这次展览中,我们将遇见这样一支志愿者讲解队伍。

图片

志愿者大合影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50后到00后的年龄距离,而是未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世界上最相近的距离,不是你挨着我,我靠着你,而是用一种媒介让素不相识的你我,为了一件事儿聚在一起,奋斗努力着。

出生于1952年的张明均,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在博物馆参与志愿者活动14余年。在此次为期一周高强度、填鸭式的培训学习中,没有因为年长,给自己找休息的理由,反而是尽自己最大的精力,投入在学习中。在进入展厅学习过程中,只要有志愿者在讲,她瘦小的身影总是站在一旁,永远是那位最忠实的倾听者。这种品质是彼此之间尊重的一种表现。考核时,短发的张明均老师头上的汗珠一点点、慢慢的往下流,但她依旧神采飞扬的在进行着讲解。那个瞬间,心无外物,或许张明均老师真正沉浸在自己的讲解世界中吧!接近70岁的张老师,今年三、四月份在家人的陪同下西藏自驾游20余天,行程5319公里,并且是第三次进藏。在古稀之年,这样的人生状态让人敬佩!

本次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位陈奕茹的女孩,是初中二年级在读。14周岁的她,很是自律,培训中不耻下问,学习了新展品的内容,踊跃试讲。由于是全天培训学习,在午饭后,利用中午一小时的休息时间,对自己文化课的学习也不放松。与此同时,还有两位初中三年级的男生,晏金银和王晏佑。这两位男孩的名字很有意思,都有一个“晏”字,促使大家对他们的关系都产生了好奇。其实他们在未参加此次活动前,未曾谋面,素不相识。腼腆的王晏佑,曾经学习过八年的绘画,得知本次展览在招募志愿者,毫不犹豫参加报名。想通过曾经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和本展览的培训,能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播出一份力。同时,参加这样的活动,他也说到:自己的腼腆需要改变,希望能够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晏金银,在展览开幕后,进行的第一场公众讲解中,就倍受观众的赞扬。两位互不相识的学子,通过敦煌展览公益活动相遇、相识,相信未来他们也会结下深厚的兄弟情谊。当下的这些00后们,已然悄悄地加入公益活动中来。真心为他们的这种自觉力与发心做公益的行为,点赞!

图片

其中一份志愿者的学习笔记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支志愿者讲解队伍中,一群最美妈妈们,就为自己的孩子做了很好的表率。7080在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但他们依旧愿意在忙碌生活里,寻找知识带来的乐趣,更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给孩子热爱知识、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这些妈妈们,在培训期间,既要高质量的完成本职工作,还要照顾家庭生活,同时,还不忘追求自己喜欢的博物馆公益活动。一天充实忙碌的工作学习,在晚上十点之后孩子睡着,还要整理培训学习内容,几乎每天晚上都学习到深夜。最美妈妈们,忙中有乐,乐在知识的海洋中,乐在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中。累并快乐着,真是乐此不疲的一群最美妈妈们!

这支讲解队伍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60后。面对退休后的他们,拥有充裕的时间是他们的优势。周敏就是60后的其中一位,但在一周的相处中,在她的身上带给大家的是一种知性优雅、做事认真、阳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训过程中,经常在展品前看到一个身影,对着展品流畅自然、富有感情的反复试讲,那就是周敏老师了。有00后在请教她问题的时候,也是热情的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她说到:40岁之前的她,就是在家相夫教子,没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40岁后,孩子也大了,她才脱离家庭的各种牵绊,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参加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五年有余,拜师学习绘画,学习大提琴,60岁前周游50个国家等等。在人生进入花甲之年,拥有这样的学习劲头,参与公益活动,还坚持这么多年,这种学无止尽的人生状态,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

图片


志愿者讲解员标配:志愿者工作证+敦煌文化创意T

来自重庆某高中国际部的伍俊毅和鞠渝周,未来计划是去国外念大学。在出国前,想要多方面的了解中国文化艺术,在出国后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些事,身处在异国他乡,更加增强国家民族的自豪感。据重庆宣传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叶娜老师介绍,当时伍俊毅先是打电话参加报名招聘,电话中的声音特别浑厚,很有磁性,以为是30+的男士,这第一印象就尤为深刻。在面试的时候,苦苦找寻30+的男士,寻找未果。面试时,低头写材料的叶老师,在伍俊毅开口后,抬头才发现,这浑厚的声音,尽然来自一位高二学生。鞠渝周,初次看到这名字,就想:这名字中的“渝”代表重庆,鞠和周可能会是父母的姓。内敛的男孩,在培训过程中,每次都是在充分准备好之后,才开口试讲。不懂的内容,会及时的请教培训老师,同时和长期做志愿者讲解员的老师们交流,很是认真对待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考核的时候,他的结束语是将自己喜欢的展品、为何喜欢,能够真情实感的讲述出来,还能够和自己平时了解的内容触类旁通,用真心在讲,所以很是打动考核的老师。

图片

志愿者合影

青春,最好的年华,不仅在校园,还在面向这样社会的公益活动中。本次志愿者队伍中,大学的青年学子也颇多。来自家乡甘肃兰州的贵玉冰,本科就读于重庆,读研回兰州,得知此次展览招聘志愿者讲解员,从兰州专程来应聘、及参与培训学习。贵玉冰说:“本次志愿者中有很多位老师和我父母年龄相仿,回家后,鼓励自己的妈妈,也能像这些长期坚持参与志愿者公益活动的老师,走进博物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同时做文化弘扬者。”来自重庆的李雨欣、陈玺睿和刘思琪、郑怡,分别是本科和研究生在读。研究生在读的郑怡,学习哲学,在讲解展品的时候,总是能将自己知道的诗词歌赋,恰如其分的应用在讲解词中。还有今年参加高考的瞿先辰予和邹雨萱,两位学霸,高考成绩均在630分以上,也走进博物馆参与这样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他们的讲解就赋予了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风格。在培训过程中,几位校园学子,相互倾听对方的讲解,互帮互助,共同进退。相信,这样的活动不仅收获了知识,同时更收获了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态度,及深厚的新友谊。

参与培训学习的志愿者46位,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更顺利的开展培训工作,因此就分两个小组进行,分别安排了组长。一组刘勇组长,家乡来自甘肃兰州,大学就在重庆上的,毕业后开始在重庆创业,目前经营属于自己的店铺,主要从事高订饰品设计。二组陈雄组长,地道的重庆小伙子。虽然名字中有个雄字,身材也高大结实,但甚是温柔、心细。两位组长,在培训期间,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开幕式结束后,参观人数之多,每天闭馆后,两位组长组织值班人员对今日展场的工作进行总结,不断将志愿者讲解工作细致化、规范化。两位组长希望,本次展览的志愿者讲解员,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山城民众和来渝游玩的观众朋友们。

图片

志愿者合影

重庆不仅仅天气是火辣辣的,重庆人也是一样火辣辣的热情好客。考核结束后,应志愿者们的邀请,大家自发组织聚餐。在聚餐中,志愿者老师们对参与此次活动,都谈了自己的感受。由于工作的繁忙,每天培训老师的活动半径就是展馆到酒店,酒店到展馆,周敏老师深知培训老师并无时间去重庆的三峡,所以献歌一曲《三峡小调》。那个瞬间,能够感受到:文化,就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培训老师在向重庆的志愿者输入敦煌文化,他们向培训老师输入的是重庆三峡文化。而这些志愿者老师们,又将了解学习到的敦煌文化艺术内容,输出给广大的热爱博物馆的朋友们。这种传颂、弘扬生生不息,那个瞬间是感动的。沙丽君老师,长期还参与其他有关学校教育的公益活动,为大家朗诵了一首她特别喜欢的诗歌《中国话》,背景音乐就是“大漠敦煌”,当朗诵开始的时候,沙老师的那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又被感动到了。任何事物都是双向的,就“感动”而言,也是一样的。培训老师的认真负责,感动了志愿者;志愿者的真心、真情感,反之也感动了培训老师。

图片

创意留言墙

在培训及考核过程中,当大家讲莫高窟第254窟《舍身饲虎》及结束语时,都谈及到“莫高精神”。沙丽君老师也是长期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做志愿者讲解员,在她考核讲到第254窟这幅展品时,讲到“萨埵愿意将生命奉献给老虎们,敦煌研究院第一任所长常书鸿要像萨埵那样舍身于敦煌。在敦煌一代代的莫高人,将择一事,终一生。”讲到这些的时候,考核老师留意到沙丽君老师眼眶湿润了。李娇,重庆人,是一位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在她风趣幽默的讲解风格中,考核最后进行结束语的时候,讲到这些千年前的文化艺术瑰宝、讲到一代有又一代莫高人的坚守、奉献精神,把自己感动了,尽然把自己讲哭了。这些瞬间,让身处每日在莫高窟工作的我们,给予内心一股强心剂一般。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十六字的“莫高精神”,不是说出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莫高人干出来的。作为当下时代的新一代莫高人,更多的是践行莫高精神。

“坚守、奉献”在这支志愿者队伍中,也充分体现出来。起初开始培训,在没有空调又布满脚手架的展厅里,展品上还隔了一层保护的泡沫,在很艰难的辨别画面;培训累了,直接席地而坐;中午休息的时候坐在地上,依靠着墙体睡着了;到了博物馆下班清场的时间,志愿者们还不愿离去,依旧和培训老师交流当天学习的新内容;晚上大家在志愿者交流群,讨论不断,同时还分享学习材料等等事情。从14岁的中学生到70岁的长者,几乎没人退缩,没有放弃此次培训。高强度的学习和海量的知识,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十张字迹规整的笔记和几十页整理后打印的学习资料,收获更多的是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内涵,收获了志愿者彼此之间结下的情谊,收获了人与人之间带来的情感感动,收获了人们对待人生的一种状态。相信,在这个年龄跨域之大的队伍中,每一位的收获都将不同,且十分有意义。

“担当、进取”是时代的主旋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就像这支队伍中的809000后,对待事情的思考方式、处理方式,备受5060后的赞赏。年轻人是积极进取、不断精进向上,则会成为这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

本次招募的志愿者讲解员,来自社会的不同群体,有初高中学生、有老师、有银行人员、酒店高管、全职妈妈、还有创业青年才俊,以及各个行业中的退休人员。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地域,这么多的不同,但大家心中为了一个目的、为了一件事,使46位志愿者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收获知识的乐趣。在“快餐式”的生活节奏中,总有像这样的一群人,为了自己心中的热爱,愿意放慢脚步,放下焦虑的心,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事。生活本真的样子大概也就是如此,为了自己心中的追求,一直在幸福的路上向前进!

随着国家的强盛,社会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公益事业的队伍。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举办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也将一如既往地在这条弘扬敦煌文化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未来,我们将做得更好!

文化点亮心灯,文明美好人生。

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