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束复原】晚唐 归义军甲士
作者:文案编辑 发布日期:2024-02-27 浏览次数:146 来源: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主室南壁下部绘有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此图创作于晚唐时期,是为了纪念收复河西的敦煌英雄张议潮而绘制的一幅纪实性历史题材长卷。壁画从西端开始,由一百余人组成,在横吹乐队的后方绘有甲骑十人,分两列,执旗、矟。我们主要参考该壁画内容,结合敦煌文献及同时期的服饰、甲胄资料对河西归义军的戎装、甲胄进行了研究复原。


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文书来看,戎装的上身由汗衫、半臂(或长袖)、衫(袍)组成,下身由裈、袴、袴帑组成。


有研究认为至少在晚唐时期,敦煌地区就已经开始种植棉花,纺织棉布了,当时的棉布称为緤或白叠,棉布中的官布曾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征收的地税之一。此次复原的绿布衫即采用棉布缝制。


 

唐代的甲胄以披挂式为主,一套防护全面的甲胄至少包含胄、上臂甲、身甲、前臂甲。根据敦煌文献的记载,归义军的甲胄来源有官府发放及私人置办两种,即官甲、私甲,其制作材质以钢铁为主,皮革为辅。


壁画所描绘的甲骑穿着蓝白相间的甲胄,这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中白色部分表现的是银白色甲片,蓝色部分表现的是纵向连接甲片的绳带。将甲片打磨抛光,使其具有明显的金属光泽,即为明光铠。画中骑士所用的胄防护严密,只在前方露出穿戴者的面部。在低戒备状态下还可将颈部护甲向上翻折,形成别具特色的外观。

转自:装束复原